•育兒日常•
《每個孩子都是千里馬,那伯樂是誰呢》
那天我們坐在車上,剛好廣播節目,
正在播放 盧廣仲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,
而這首是Pomi沒有聽過的
我們在家也極少播放流行樂,可以說大約半年才會播放一次(都詩歌比較多)
就正在播著同時
👧🏻:媽媽,我可以聽他唱的魚仔嗎?
👩:(OS怎麼會知道是同一人)
妳知道現在播的是盧廣仲演唱喔
👧🏻:對啊,但是我想聽另一首魚仔
記得在嬰兒時期,總覺得她對聲音很敏感,但漸漸的我們也發現聽覺成了她學習型態之一,從生活裏觀察到她可以把只聽過一次的聲音做模仿,也能將節奏旋律哼出來,即便是在遠方的交通工具聲音,也能很快速的發現,另外在語言方面的學習上,她也是相當的喜歡
其實任何學習型態,都沒有好或是不好,也與智商無關,只有適合或不適合孩子的教學(學習)方式
📌關於孩子的 #學習方式(學習型態)Learning Style: 詳情留言處
不曉得大家知不知道,音樂劇《貓》的編舞者是吉莉安.琳恩(Gillian Lynne),她是當代最著名的編舞家,在她八歲時,父母收到學校的通知,老師認為她有「學習障礙」,因為她在教室注意力無法集中,常常亂動。
於是父母帶她去看心理醫生,醫生說,必須舞動身體才會思考,她感覺如海豚找到了大海。
(📌詳情故事可以看留言處的連結)
有時候,我們會習慣找專家、專業教師又或是學習機構,讓孩子可以擁有更好的學習,希望能在某一處遇上伯樂,甚至是希望孩子可以方為人上人
但是,真正能懂孩子的沒有其他人,而是身為父母的我們,#用孩子的眼睛去欣賞、#用孩子的耳朵聆聽、#用孩子的心去感受,就可以成為孩子的伯樂
🌾沒有不會的父母,只有願不願意的父母
照片攝於去年11月